忻州古称“秀容”,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,春秋时多属晋地,战国时归赵,因南拒中原、北控大漠,素有“晋北锁钥”之称。秦汉以来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,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碰撞融合、生生不息。公元前200年,汉高祖刘邦北上抗击匈奴,被困平城(今大同)白登山七天之久,后用陈平秘计得以突围,退至忻府区与原平市交界处(今忻口)方摆脱追兵,汉高祖欢颜而笑,六军欣然如归,因“欣”与“忻”通,忻州之名由此而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始设州治,称忻州,之后朝代更迭,建置多变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忻县专区,1970年改称忻县地区,1983年改为忻州地区。2000年,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,设立地级忻州市。
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,北邻朔州、大同,南毗太原、吕梁、阳泉,西隔黄河与陕西榆林、内蒙古鄂尔多斯相望,东倚太行与河北省阜平、平山两县接壤。脍炙人口的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歌中唱到“左手一指太行山,右手一指是吕梁”,忻州正是山西省内唯一横跨太行山、吕梁山的市。市域面积2.55万平方公里,占到全省的六分之一,为山西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市。现辖1区(忻府区)、1市(原平市)、12个县(定襄、五台、代县、繁峙、宁武、静乐、神池、五寨、岢岚、河曲、保德、偏关),总人口近269万。
忻州是一座产业新城。地处神奇的北纬38°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、气候宜人、四季分明,是“中国杂粮之都”“中华红芸豆之乡”“中国亚麻油籽之乡”“中国甜糯玉米之乡”“中国藜麦之乡”“中国甘甜红薯之乡”,是山西省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。全市杂粮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,占到全省近四分之一;电力总装机1565.95万千瓦,其中新能源装机占到54.43%,规模全省第一;法兰、风电设备、装备制造、半导体等产品和煤炭、电力、焦化、铁矿、氧化铝等工业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。忻州中心城区产城融合不断深化,“四大板块”产业布局各具特色,南部以忻州古城保护活化为核心的晋北生活体验区、中部以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为重点的“中国杂粮之都”产业融合园区、北部以云中河为依托的现代康养生活休闲区、东部以半导体全产业链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。忻州古城文旅休闲集聚区、“中国杂粮之都”产业融合集聚区成为省级第二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试点,半导体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,山西杂粮质检中心检验水平全省领先。2015年,忻州跻身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前200名城市的第158名;2016年起,忻州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最安全城市榜单。
忻州是一座文旅名城。历史文明与自然景观交相呼应、相融相生,是山西省同时拥有“黄河、长城、太行”三大资源的市,被誉为“摔跤之乡”“民歌海洋”。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、“中华第一关”雁门关、“奇冠华北、秀甲三晋”的芦芽山、“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”老牛湾、以奇顿温泉为代表的温泉集群享誉内外,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忻州古城成为忻州对外开放的大平台、文旅产业的集散地、晋西北印象体验的重要门户。全市现有旅游景区(景点)159处、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7个,全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有2座在忻州。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班婕妤、北宋名将杨业、“北方文雄”元好问、“元曲四大作家”白朴、近代中国“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”徐继畬等历史名人,高君宇、徐向前、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忻州人,平型关大捷、火烧阳明堡、雁门关伏击战和忻口战役发生在忻州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彭德怀、聂荣臻等开国元勋在忻州留下足迹。2013年,忻州被评为“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”;2018年,忻州入选界面新闻中国旅游50强前25名;2019年,忻州古城东大街被认定为“山西省特色商业街”。
忻州是一座田园城市。忻州是山西融入京津冀及雄安新区的后花园、面向大西北的桥头堡,是太原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。境内县县通铁路和高速,北同蒲铁路、京原铁路、大运高速纵贯南北,五保高速、灵河高速横穿东西,形成了涵盖公路、铁路、航空密集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。大原、太原铁路客运专线在忻府、原平设有两个高铁站,五台山机场已开通上海、厦门、大连以及曼谷等国内外航班18个。从忻州市府所在地出发,市域内往东80公里是五台山佛教名胜区,从五台山沿灵河、忻阜河高速往北220公里进入以雁门关为代表的古战设施区,从雁门关沿大运、灵河高速往西230公里进入以老牛湾、娘娘滩为代表的黄河风情区,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往东160公里进入以芦芽山、万年冰洞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区;市域外一小时可到达省城太原,三个半小时可到达北京、天津、榆林、鄂尔多斯,雄忻高铁、集大原高铁开通后,到这些城市的时间将缩短一半以上。全市14个县(市、区)创建13个国家卫生城市(县城)、4个国家园林城市(县城)、2个全国文明城市(县城)、7个省级园林城市(县城)、8个国家卫生乡镇、18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,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创新型田园城市加快崛起。